历史上的郭嘉是否被神化了
郭嘉在历史中基本上是没有神话的,包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因为郭嘉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个过客,就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历史根本就没有多少人追捧郭嘉,郭嘉就是个默默无闻的谋士。
只不过到了现代,由于易中天教授,把一个谋士吹成了军事天才,把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吹成了不懂军事,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武庙十哲之一的诸葛亮在易中天教授眼里,就是不懂军事的人,在武庙七十二名将里面都没有的郭嘉,既然成为了军事天才,这样的结论不觉得可笑吗?易中天教授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想表明中国快两千年的人们眼光有问题?还是你易中天眼光更独特?
郭嘉如果不是蹭诸葛亮热度,根本就是个默默无闻的谋士,说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说什么郭嘉是鬼才,我想问这些是历史上谁说的?都是现代这些写文章吹捧郭嘉的人,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吸点粉罢了。历史上郭嘉的头衔只有个谋士,诸葛亮的头衔是杰出的军事家,想问问,杰出的军事家与谋士,哪个头衔更厉害?
先不说郭嘉是军事家,算个军师谋士,现代人吹捧郭嘉如此厉害,算无遗漏,帮助曹操一统北方,为啥中国十大军师里面没有郭嘉的位置?为啥荀攸,荀彧是个战略家,郭嘉只是个谋士?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看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郭嘉真的没什么好吹的,历史也没有什么名人吹捧。
三国志评价,或者说史书里评价没被神化。神化应该说是因为现代人吹上天。比如说郭嘉建议急功吕布,有关袁绍十胜十败,提议征乌恒啊等等。你发现郭嘉说是说了,该谈论实际该怎么打,又没记载。比如擒吕布,最后还是水淹下邳才解决。袁绍有关比如说白马之围,是关羽把颜良斩了。官渡之战,许攸献策。征乌恒,最后还是田畴提议出卢龙。曹老板遭受生死关头,比如宛城之败,濮阳之战,白马之围,官渡之战,征乌恒啊。这些紧要关头站出来人却没有郭嘉,大概郭嘉起到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的效果。
谢谢邀请,这种问题一般比较火,我抢着陈述一下我的观点,一家之言,大家多多评论交流。
一、历史十分苛刻,郭嘉没被神化。
我们的历史评价是十分苛刻的,他只会记录那些闪耀在历史舞台中央的人物,聚光灯绝对不会打到诸如郭嘉这样的幕后人物。刘备生前,作为幕后的诸葛亮并不耀眼;而刘备逝世,诸葛亮才走到历史前台,治理蜀国、平定南中、五次北伐,最终建立千古功业、名垂青史。同样的,赤壁之战的前线统帅是周瑜,最后所以得历史荣耀都归于周瑜,也没诸葛亮啥事。正如韩非子所言:“是功则君见其贤,是过则臣坐其罪”。而郭嘉是一个幕后人物,郭嘉的历史贡献是不可能在历史记载中找到的,只能通过他侍奉的主公曹操来寻找、来判断郭嘉是否被神化。
二、郭嘉的名声,是曹操夸出来的。
曹操兵败赤壁之后的一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把郭嘉才能的评价一下子推到了巅峰。首先,郭嘉是河北名士,舍弃强大袁绍而投奔弱小曹操,足见郭嘉识人之明。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荀彧为首,郭嘉、贾诩、程昱次之。但荀彧属于擅长治理国家的能臣,如汉高祖之萧何、隋文帝之高颎、唐太宗之房玄龄。而郭嘉不同,擅长出奇谋,如汉高祖之张良、唐太宗之杜如晦。和郭嘉类似的人还不少,如贾诩、程昱等。但和郭嘉一个量级的,只有贾诩,程昱明显逊色于郭嘉。而贾诩是一个降臣,曹操内心不太信任贾诩,但曹操十分信任郭嘉,几乎是言听计从,可谓是算无遗策。每次曹操出战,都是荀彧留守,郭嘉跟随左右。谋士最大的成功就是执行者能采纳他们的奇计,把奇计转化为具体行动并取得巨大成功。
三、郭嘉辅佐曹操赢得官渡大战。
官渡大战对曹操的意义十分巨大,尽管之前曹操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兼并战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成功无疑都有郭嘉的参与。官渡大战,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对比是一比八,差距十分悬殊。但曹操在郭嘉等的辅佐下,不仅大败袁绍,还收服青幽并冀四州之地,完成了北方统一。在这场决定北方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曹操几乎没有失误,郭嘉的贡献不容小觑,个人才能最终转化成了集体智慧。
四、郭嘉去世与曹操输掉赤壁之战。
没错,而且神化到了极致。
在今天网文横行的时代,随便一个写手扣点料子便能blabla胡诌一堆。一时间像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三国第一鬼才”层出不穷,每每问道为啥这么说,奉孝粉们便说武皇帝亲自说过啊“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
现在我们冷静一下,好好看看郭嘉的贡献,就可以知道他到底厉不厉害了。首先郭嘉在灭吕布的时候跟曹操提议绝了泗水淹了下邳。在考虑要不要和袁绍开战时,郭嘉提出了十大胜。三国志里面郭嘉在魏营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平定辽东,当时曹操在犹豫要不要打袁尚,刘表会不会偷袭后方。郭嘉表示刘备刘表不和,不会偷袭的,主公你大胆的往前走。进军辽东后,郭嘉建议“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于是太祖密出卢龙塞,大破乌丸,赶走了袁尚。
总体来说,郭嘉的实力不容小觑,但是还没有到传呼其神的地步。曹魏初期真正的智慧大咖应当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而至于曹操对郭嘉的夸赞,听听就好。毕竟曹操经常夸人,夸完谁谁垮,完了就在损一博。所以也就得郭嘉死的早给了后人无限遐想,要是或者,怕是也得中了曹操魔咒。
历史上郭嘉完全没有被神化。无论哪个版本的史书,对郭嘉的评价都平淡无奇。
陈寿的《三国志》将郭嘉与程昱、蒋济、刘晔、刘放、董昭合传。在魏臣传中排31,如果是整个魏书算则是39。远在诸曹夏侯、荀彧荀攸、田豫国渊等等之后。《英雄记》、《汉晋春秋》《华阳国志》等对郭嘉也并没有太多描述,说是路人可能太过,但说他是这段历史的龙套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人士喜欢坐而论道。用现在的话讲,这些人都是吹牛高手,唠嗑祖宗。而且他们尤其喜欢对知名人士品头论足,甚至还出现了像月旦评这种专门评价别人优劣的机构。
如曹操、陈寿等人对郭嘉的评价,不用说整个历史上,三国时期就能找出上百个在别人嘴里不亚于郭嘉的大神来。
尤其是曹操,这位爷喝点酒就喜欢夸手下,说荀彧“吾之子房也”,荀攸“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贾诩 “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程昱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等等等等,他对郭嘉的评价,也就这样了。后人以曹操的一句评价来神话郭嘉才叫人莫名其妙。
郭嘉的神化,就是某位顶着历史学家光环的大神,为了赚钱而抛出的一枚鱼饵。这枚鱼饵扔出来后,无论你站出来支持还是反对,都成了他钓竿上的战利品,成了其利益链条中的一颗棋子。
所以,从今天起,不再回答任何有关郭嘉的问题。郭奉孝先生在三国不过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何德何能影响力这么大?
以上。
谢谢邀请。郭嘉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曹操阵营最为知名的“五大谋臣”中,他年龄最小,却算无遗策,每每在曹操焦头烂额时,以惊人的军事天赋助曹操打破僵局,但他却在37岁时过早离世,像一颗流星划过三国的天空,虽然短暂,光芒也足够耀眼。对这样的人物,是不需要什么神化的,之所以有人这样看,那是对郭嘉了解太少的缘故。
先看郭嘉的政治远见。郭嘉生于公元170年,在他20岁后,就隐居山林,明为避“战乱”,实际上是在暗中结交各路豪杰,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和平台,这个日期距离东汉灭亡还有30多年的时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郭嘉善于审时度势,在识人观世方面很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他出山后,先是在袁绍麾下,因为当时袁绍的势力最大,而且又效仿周公、非常高调的广招天下英才,但是他又一次看出了问题,发现袁绍这个人“多谋无断”、做事又抓不住主要矛盾,难成大器,于是果断离开,来到了那时候还比较弱小的曹操阵营,终于得遇明主,一干就是11年。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青年郭嘉的选择,早早表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
再看他的军事谋略。我们先来看看郭嘉跟随曹操时的战略格局,当时东汉有13个州,不用说,每个州都是豪强割据着,彼此之间一会儿抱团取暖,一会儿又反目成仇,乱的一塌糊涂。在这13个州外,还有刘表、刘焉父子这样的朝廷命官,马腾、韩遂这样的统兵武将,再加上各地以宗教形式出现的武装势力,等等。以上所列的地方武装集团,他们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独立王国”,谁都不受朝廷控制。乱世枭雄起四方,这个时候,除了实力因素外,谁的战略正确谁才能保证不被淘汰出局。郭嘉针对当时最猛也是最难缠的袁绍,为狂躁不安的曹操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帮助曹操制定了近、远期作战计划,于是后面就有了曹操的真正崛起。
还有郭嘉超越众人的妙计奇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我感到,这两句诗用来形容郭嘉的谋略水平还是非常恰当的。除了上面说的“十胜十败”大战略,在具体的战役中,郭嘉也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官渡之战时,曹操正与袁绍对峙,传来孙策欲偷袭曹操老根据地许昌的消息,在混乱时郭嘉对曹操建议,孙策不得人心,干不成事,集中精力对付袁绍即可;官渡之战后曹操想乘胜追击,先前力主进攻的郭嘉这时却建议退兵,结果孙策还未渡江就被刺客谋害,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又生内讧……因为郭嘉的妙计,曹操这两仗打得有惊无险,赢得是轻松加愉快。这样的奇思妙想,在郭嘉追随曹操的11年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怪不得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要哀叹:“哀哉奉孝!惜哉奉孝!”
不少历史人物都给予了郭嘉很高的评价,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果他活的时间足够长,三国走向或许真的有不少未知数;也正因为他的缺席,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间,于是有人就说“若是当年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这虽然只是文人式的一厢情愿,但也足以证明郭嘉的丰功伟绩和不朽传奇。
我是小猿,喜欢我的作品,欢迎关注头条号“程序员说历史”。
三国中一直流传着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他不死诸葛亮真都不敢出山!那么历史上的郭嘉是否真的这么厉害呢?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郭嘉起初为袁绍谋士,后来觉得袁绍刚愎自用,无法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毅然离开了如日中天的袁绍,在家赋闲六年。直到被荀彧一纸推荐书,介绍给了曹操。
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此乃吾之真主也”。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当时曹操于袁绍来说还是比较式微,有人嘲笑郭嘉没有眼光,抛弃袁大盟主,跑去投奔刚起步的曹阿瞒。不过郭嘉慧眼识主,狠狠的回应了嘲笑者一巴掌。
当各地诸侯都独占一方,势在天下时。郭嘉常常能看透对方的心思,献上一个又一个妙计助攻曹操。
官渡之战前曹操根本没有多大把握,但是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每一条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刘备投奔曹操时,为了不让曹操背负乘人之危的骂名,郭嘉极力主张先软禁刘备,等刘备声望渐低时,再杀之绝后患。可惜曹操没有采纳郭嘉的计谋,放跑了刘备。等到刘备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历史关于郭嘉的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上的郭嘉没有被神化。郭嘉原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由于袁绍好谋无断,郭嘉选择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曹操有了郭嘉如鱼得水,曹操说:“能帮我成就大事的人、就是他了。”曹操对郭嘉的评价很高。下面看一下郭嘉对曹操的作用有多大。
曹操担心自已实力弱打不过袁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的理论,论述了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的理由。极大的鼓舞了曹军的士气。曹操按照郭嘉的建议制定了近期与远期的作战目标。郭嘉的理论非常正确,曹操与袁绍作战一直执行战略目标,最后终于打败袁绍。
刘备让吕布打败了来投奔曹操,有谋士劝说曹操杀了刘备,曹操去征求郭嘉的意见。郭嘉说不能杀刘备,应该软进起来,否则刘备以后可能要和你争夺天下。如果杀了刘备,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就会远离你。郭嘉说对了,三国后期主要是刘备抗衡曹操,以前都是曹操追着刘备打,现在反过来了,刘备开始主动进攻曹操。
曹操出兵打败了徐州的吕布,吕布屯兵下邳死守。曹操和吕布僵持了近半年,曹操正犹豫是否撤兵。郭嘉对曹操说:“吕布有永无谋,很快就败了。”曹操采用了郭嘉的计策,抓住了吕布并杀了他。
曹操出兵攻打刘备又怕袁绍在后方偷袭根据地许都,郭嘉献计说:“袁绍优柔寡断,不会出兵。趁刘备立足未稳,急速攻之必胜。”曹操按照郭嘉的计谋,大败刘备,擒了关羽和刘备的家属。
感谢邀请。
历史不会将历史上的任何人物神话。郭嘉郭奉孝的确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虽然英年早逝,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是辅佐曹操的十余年间,屡出奇谋,功勋卓著,为曹操统一北方贡献甚巨,在三国历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篇章。
谋士有很多种,有的谋人、有的谋事,郭嘉则是谋心。
曹操新败于张绣时,遭到袁绍羞辱。曹操欲讨伐之但恐实力不足,郭嘉此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论。说明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准确的分析了曹操相比袁绍的十方面优势,振作了曹军斗志,也确立了自己在曹操谋士团的地位。
公元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程昱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郭嘉认为刘备有英雄名声,在穷途末路时投靠而来,如将其杀死,会召来杀害贤士的恶名,将无助于招贤纳士,于大局不利。曹操同感,便没杀刘备。不过郭嘉认为关张二人皆有万人敌之能,不可予之刘备,遂建议将刘备软禁,并将关张二人分开安置,将其三人分而治之,并慢慢为曹操所用,但曹操并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反而对刘备采取了动之以情的感化措施,为以后刘备鱼归大海、鹰击长空埋下了隐患。
公元200年,曹操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决定在同袁绍作战前,先灭掉来初来乍到徐州的刘备。但是大家都怕袁绍乘机攻打许都,后方起火怎么办。曹操也有此忧虑。但郭嘉却认为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把握时机,而刘备立足未稳,我若速攻之,必胜。然后再对付袁绍,则无忧。于是,曹操东征,大破刘备,俘虏刘备妻子,生擒关羽。
官渡大败的袁绍郁闷病逝,曹操攻打袁谭袁尚,连战连捷。大家想乘胜灭掉二袁,此时,郭嘉却建议退兵。他分析说袁谭袁素有不和,兼之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进谏谗言,二袁必会反目。可先任之发展,静待其变,再做打算。果不其然,曹操刚到许昌,袁军生变,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二袁各个击破。
后来曹操远征乌桓,郭嘉建议放弃锱重,轻装简行。由此成就了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可惜的是,郭嘉在征乌桓回军时染病去世,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以上绝不是演绎,而是真实的郭奉孝,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试金石,大浪淘沙,真金始现。
谢邀。
历史上的郭嘉和《三国演义》里的郭嘉并没有太大不同。感谢罗贯中,郭嘉没有像周瑜那样被黑,当然“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英年早逝,没有与孔明同处一个舞台,没有黑的必要。
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南有刘表、孙策,东有刘备,西有马、韩,北面是地盘和实力都强出自己一截的袁绍。郭嘉是曹操发展壮大的关键谋士,他对局势洞若观火,帮曹操下定战略决心。郭嘉对比袁绍的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的信心,预测孙策刚猛必亡于刺杀,预测袁谭兄弟必反目成仇,预测刘表心无大志必无乘虚偷袭之举,预测公孙康必不留袁氏兄弟,每一个预测都很准确,每一个预测都为曹操所认同,每一个预测都打消曹操的一个担心,每一个预测都让曹操采取最有效率的措施。于是曹操成为历史唯一真正于四战之地成大业的人(朱温不能算)。
曹操灭乌桓定辽东后,再度哭祭郭嘉,绝非虚假表演,而是真正的痛惜。赤壁败后,曹操席上痛哭郭嘉,也不是要羞辱众谋士,他是真的怀念郭奉孝。与刘邦白登山被围思韩信不同,曹操怀念郭嘉不只是思才的功利性,更多的是切身感受中的真情,还有对他们当年同乘一车的光辉岁月的怀念。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从时间上看是对的。郭嘉死于北征的寒冷途中,次年春天,孔明吟着“草庐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被三顾茅庐的刘备请出。
把“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理解成“郭嘉不死,卧龙不敢出”,就是论坛里神化郭嘉的举动了。当然,以郭嘉的事迹,神化孔明的人也不好意思说:卧龙一出,吓死郭嘉。都是三十多岁英年早逝,郭嘉比东吴周郎幸运,没与孔明同处一个舞台,罗贯中没黑他,而后世却有人神话他,更让人叹惜风流倜傥的周公瑾!